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30字。

  级 :    学科:语文
  课  题 10.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课 型 预习 展示 题目具有这样的作用:第一,交待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第二,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这说明作者也是一个真率的人。
  ⑥以上这些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孩子的真率,自然,热情;另一类是表现孩子的强盛的创造力。你能不能找出课文是从哪里开始写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的,又是从哪里表现孩子的强盛的创造力的?
  【明确】第2-3段写真率、自然、热情;第4-9段写创造力。
  ⑦作者在文中仅仅是表达了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与赞美吗?
  【明确】不是,作者也表达了一丝担忧,一点悲哀。再美好的事物也有消逝的一天,孩子们会一天天长大,这纯真和美好也将随岁月的流逝而慢慢消失。
  ⑧11-12段写的是成人世界的悲哀,大家从篇幅上看一看,与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那一部分相比,这两部分详略如何?为什么?
  【明确】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详,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略。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子恺画集》作序,《子恺画集》的主要内容是孩子,他想借这篇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题目就“给我的孩子们”),所以,文章在内容安排上,自然是详写对孩子的世界的向往。至于写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目的有二,一是与孩子相对比,突出孩子的真率自然与热情,一是点明出版《子恺画集》的目的,是“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
  ⑨第10段有什么作用?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明确】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对孩子的世界的憧憬与赞美过渡到对成人世界的悲哀。孩子如果对大人对他们的好处有抱怨,是因为孩子根本不理解大人的行为,这正说明孩子的童真还在,如果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正说明孩子长大了,也表明孩子的童真将一去不返了。这对十分热爱孩子的作者来说,自然是十分悲哀的。
  ⑩从全文来看,作者为什么对成人世界如此悲哀?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对成人世界的悲哀的?
  【明确】因为“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孩子)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滑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11第一段“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这两句话中,把“可惜”和“不复”的“复”去掉可以吗?
  【明确】不可以(是非问)。“可惜”强烈地表达了对孩子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