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300字。

  教学设计
  11 包身工
  教材概述
  《包身工》作于1935年,它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交代了包身工起床、吃早饭、上工和下工的情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包身工居住情况、饮食情况和劳动条件所作的面的介绍,又有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所作的点的描写,有广度又有深度。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和掠夺,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的无比愤恨,主题思想十分鲜明。文章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尊重。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抓住以下要点:
  1.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组织材料。
  2.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3.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的记叙中有机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教学设计(一)
  (作者,岳春柳,广东省湛江市师范学院教师。本设计为获奖作品。)
  教学目的
  1.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预习题
  1.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
  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二胡独奏曲《汉宫秋月》的录音。
  明确:它表现的是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然后启发“类似联想”,让大家想象皇帝身边的宫女尚有不幸的身世、苦闷的闺怨,在人间地狱里生活的一群女孩子的悲愤该有多么强烈。
  师:同学们,你们对打工仔、打工妹这些名词有所了解吧?甚至有些同学还打过暑假工呢!时下的打工生活自由自在,工资待遇也普遍高了。可是谁能想到在上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她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她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她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个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她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她们也不能拥有她们自己——这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