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70字。

  一、扣上下文 明从师理
  ——《师说》教学设计
  淮阴师范学院 孔凡成
  设计说明
  本设计运用例文理论,将课文处理为写作指导型的例文,第一课时以理解写作必须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的道理为主要教学目标;第二课时以学习对比论证法为主要目标,重点突出对第二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兼顾对课文的思路和难点词句的读解。在方法上,主要运用上下文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读、悟、思来体验课文的内在价值,强调问题的设置要有内在张力和能够激活学生思考与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写作必须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的道理;掌握对比论证法。
  2.掌握“师”、“之”、“其”在文中的用法;了解“师、耻”的意动用法;“学者、所以、从而、小学”古今异义现象和“受”、“不”的通假情况。
  3.背诵课文。
  4.理解树立从师风尚的必要性。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并释题
  1.“师”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声读课文,根据课文解释。
  (1)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注释、查字典,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认识情况,出示生字,由学生加拼音。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多音字读音要根据词语上下文确定的道理。
  (3)请四位同学分别读一节,其他同学注意听,看有否读错的地方并纠正,教师酌情范读相关句段。
  (4)提供“师”的六种解释,要求结合课文的上下文,选择出题目中“师”的义项。
  2.由学生回忆以“说”为题的古文并归纳文体“说”的特征。(议论性、情感性和针对性)
  二、提出问题,引导自读课文
  本文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极富针对性,那么,作者究竟是针对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来写的呢?文章究竟是写给哪些人看的?请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三、检查思考情况,弄清启示
  1.疏通文义。要求根据课文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2.作者在哪几节暗示了什么样的写作背景?写作对象是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对写作有什么启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