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个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走进苏州林,感悟叶老情怀
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苏州园林》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二、学生分析
在初一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我将本课“文艺性说明文”的体裁重点定位在“文艺性”上。鉴于生活和学习的匆忙让学生逐步失去感悟和丧失美的能力,我将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追求作为教学的总目标。结合这样的出发点我设定发现美、感悟美、品味美、表达美作为本节课的设计构想。在接下来一节课中我将把结构的理解和多种表达方式作为自己的教学要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预习中自学重点字词并掌握其音、形、意。因地制宜、自出心裁、重峦叠嶂、俯仰生姿、嶙峋、镂空、别具匠心、斟酌。
2、学生可以在文本中找出美感的字词句并体会其中的美。
3、教师讲解及文本细读提升学生对建筑物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4、学生能努力运用贴切的形容词对图画般的景物进行细致描绘,体现这种图画美。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当堂检测完成对基础字词的积累。
2、运用粗读、精度相结合的方式圈点勾画出文本体现的建筑美,运用旁批完成对体现美的词语的品析鉴赏。
3、运用多媒体及乐曲配以精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典的审美追求,提升自身对于建筑物的鉴赏能力,加深对于“美”的理解.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PPT课件:包括课堂知识、需要演示的视频和动画等,利用其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把《苏州园林》语文教学时讲不透彻的、讲不清楚的知识,通过画面与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悦耳动听的音乐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意境。
2. 微视频和网络图片:介绍《苏州园林》的微视频和网络图片。
3. 巧用多媒体展示平台:在预习展示环节及学习测评部分展示学生的所得,教师能及时对错误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加以强调。
4.发挥好360云盘的作用:把学生们的感想感受存入,以便学生随时阅读,相互借鉴、学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