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860字。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从容说课
  本文是“历史的回声”中的“后人之鉴”的第二课。作者通过对秦阿房宫的铺陈描写,阐释了秦国灭亡的原因。学习本文,要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并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诵、宫殿的图画、课外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朗读背诵课文,探讨演绎、交流分享本文的精神养分。
  2.能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从而体会“历史回声”的内涵。
  3.进行思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认识并揭露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哪位同学能说说作者的情况?
  生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李商隐比他约小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杜司勋》)
  师 讲得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赋”的特点?
  生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