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80字。

  项脊轩志教案
  北京五中   王屏萍
  第一课时(准备课)
  一、 归有光和唐宋派
  1.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朝后期著名古文家。
  2. 唐宋派:明前期文坛基本是两类诗文控制:八股文和台阁体。台阁体文风浮华,言之无物,大多是逢迎应酬之作(茅盾:台阁体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于是到明中叶就有前后七子提出“复古运动”反对这两种文体。复什么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同时他们又抛弃了唐宋以来的好传统,走上了盲目尊古的道路。于是到明后期就有人开始继承南宋以来推尊韩柳曾王苏古文的传统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出现。因为他们提倡唐宋古文,所以被称为“唐宋派”代表作家是归有光。
  二、 学生自读,画出特殊语法现象。
  三、 范读并概括段意
  四、 提问题
  第二课时(公开课)
  一、 导入
  余秋雨: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文人与书斋从来就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
  问1、归有光这位文人和他的小屋有着什么样的情结?请找出表现作者与小屋情结的一句话。
  答: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问2、那么喜在何处又悲在何方呢?(学生朗读课文,标出事件)
  归纳:喜——环境      悲——分灶、丧母、念祖、悼妻
  问3、小屋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小屋哪里最可爱?(此问题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
  答:明亮、优美、恬静、亲和,有独特的美。
  [补充材料]:梁实秋先生也曾写过自己的小屋“它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他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归有光的小屋不也是因个性而可爱吗!而这可爱更在与旧屋的对比中凸现出来,作者读书于其中,偃仰啸歌,快乐自不可言。
  问4、悲在哪里?你能体会这些悲吗?(悲情和悲志)
  答:
  1.分灶:在中国封建社会,分灶意味着分家,意味着家庭的解体和衰落
  2.丧母:归母给你什么印象?(慈爱)
  [补充材料]:归有光8岁丧母,母爱对于他可以说是永久的缺憾,他一生都常身感孤苦,他在《先妣事略》中曾讲“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所以每当回忆起母亲总是“语未毕,余泣”。
  3.念祖:怀念起祖母的表现与怀念母亲时有何不同?(长号不自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