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30个字。

  27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 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3) 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 过程与方法
  (1)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美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 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三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 走近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附:“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三)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反复朗读课文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