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课题:奇妙的对联
阅读P77——P79了解并识记对联常识,学习判断对联。
【知识链接】
1、对联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1)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2)形成时期——五代
(3)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春联是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它的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除上下联外,还多了个横批,它对上下联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横批贴在门楣正中,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大门右侧,下联贴在大门左侧。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恭贺新禧
【学习过程】
一、 对联的常识:①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例:(1)孙行者,祖冲之。
(2)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
②词性相同
词性相同,位置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
③结构相应
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请同学们做下列练习
1、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
(扬州二十四桥联)
④平仄相对
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古汉语中平声与现代汉语平声一样,“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对母亲的赞歌。
题型五、话题式
6、请从“勤学”“立志”“高考”中任选一个作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二、 探求对联拟写方法
首先要分析“出句”特点。
其次要善于联想。
(一)是相似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正对。(二)是相对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反对。
(三)是相关联想,即性质或特点具有相关性的事物之间的联想。
三要善于化用。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
7、根据提示,为下面续写对联。(任选两题)
(1) 虽然毫末技艺; 。(理发店联)
(2) 松竹梅岁寒三友; 。(春联)
三、点击高考
10、(1)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浙江卷)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
(2)下面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全国卷二)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11、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南宋一位著名诗人的对联。(只填序号)
①池馆重新接草堂 ② 宦游西蜀 ③烟尘誓扫还金阙 ④ 志复中原 ⑤诗继少陵 ⑥派开南宋 ⑦更入清风明月 ⑧高吟铁马铜驼
上联: 下联:
12、08湖北卷
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周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
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
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
【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各句是否为对联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2)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3)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
(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5)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6)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7)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请同学们评改对联
(1)全国卷(河南等)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广东省 上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 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全国卷(广西等)上联 爆竹声声旧习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全国卷(上海等)上联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 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本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能说说本诗的写作特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不足呢?你的表现积极踊跃吗?你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