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粤教版)第三单元+漫步宋词+课件+检测(16份)%00
13.柳永词二首.doc
13.柳永词二首.ppt
14.苏轼词二首.doc
14.苏轼词二首.ppt
15.李清照词二首.doc
15.李清照词二首.ppt
16.辛弃疾词三首.doc
16.辛弃疾词三首.ppt
17.爱国词四首.doc
17.爱国词四首.ppt
18.登临词二首.doc
18.登临词二首.ppt
19.言情词三首.doc
19.言情词三首.ppt
单元过关检测卷(三).doc
诗歌鉴赏宝库.doc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13柳永词二首
不是发髻,是发际!
2013年7月23日,《辽沈晚报》B02版《男子北京超市砍人致1死3伤》一文中讲:那个行凶者“蓄着花白胡须,前额发髻很高,有些轻微秃顶”……从配发的照片上看,那人的头上是短发,并没有什么“发髻”。
发髻,是把头发绾成结盘在头顶、脑后或两侧的发式,旧时常见。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时女人的发髻形形色色,有螺髻、云髻、盘龙髻、飞天髻等等,数不胜数。既然头上是短发,就不可能绾成“发髻”。其实,是上述文章把“发际”误成“发髻”了。发际,是头部皮肤长头发的边缘部分,不分男女,人人都有。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黎金祥
走近作者
简
介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
15李清照词二首
“免费租用”?
2013年5月15日,《扬子晚报》刊有《沪语导游可放口袋》一文。文中说:“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古猗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沪语讲解。”这里“免费租用”是什么意思?使用这个“语言导览器”到底要不要交费?
“免费”是不交钱的意思,“租用”是以归还原物并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如租用家具。可见,“免费租用”的说法是矛盾的、错误的。把“租”改为“使”就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洪家模
走近作者
简
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
17爱国词四首
可怕的“狰狰男儿”
在中国经济网《人物周刊》频道,有一篇题为《真实的北洋军阀是不卖国的》的文章。文中说:“现在我才明白在那些北洋军阀中同样有狰狰男儿,同样有忧国汉子,同样有民族楷模,同样有高尚长者。”读到这儿不禁哑然失笑。此“狰”非彼“铮”,两个字意思大有不同。
“铮铮男儿”误成“狰狰男儿”,面目真够吓人的。铮铮,本是金属撞击声,比喻刚正不阿。狰,古代传说中的异兽,有凶狠之意,如“狰狞”。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杨昌俊
走近作者
简
介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赵主要从政,也能词。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出身于世代仕宦家庭。自小有志于学,胸怀壮志。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进入仕途。在靖康之变时,曾作为李纲的僚属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后李纲被罢官,张也因而获罪。不久,汴京沦陷,他避难江南,宋高宗绍兴元年,愤于秦桧的卖国行径,休官还乡。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祖父、父亲都做官。他出生的第三年,靖康之变发生,北宋沦亡。他随家人颠沛流离,历尽艰险回到家乡。陆游一生以抗金报国、收复中原为己任。但是在投降派当政的社会条件下,他长期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最后还被罢黜回乡,投闲置散,壮志未酬。但他始终没有忘怀国事,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始终冲击着他的内心深处。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
……
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单元过关检测卷(三)
(测试时间:120分钟 评价分值:12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A.欹枕(yī) 天籁(lài) 罗绮(qǐ) 彩笺(jiān)
B.吟啸(xiào) 凭阑(lán) 羌管(qiānɡ) 熔金(rónɡ)
C.风鬟(huán) 蓦然(mò) 旌旗(jīnɡ) 离黍(shǔ)
D.如簇(cù) 去棹(zhào) 斜矗(chù) 腥膻(shān)
解析:A项,“欹”读“qī”。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反映赛德克族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电影,影片运用艺术的手法将众多的历史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拍好这部电影,导演专门聘请了赛德克人郭明正为历史顾问 ,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影片最终在台湾大获成功。电影的取材来源于历史,故事既有演绎,也不乏虚构。专家认为,观众如果想要更
……
即景抒情诗鉴赏
初步鉴赏即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两个角度去掌握:
1.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人们分析古诗的各种说法: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都指出了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了出来。
2.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写作技巧方面,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等等。此外,诗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也是要注意的。
语言运用方面,我们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