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粤教版)第三单元 陶冶情操 幽默人生 课件+检测(6份)__
9 论 趣.doc
10 命 名 记.doc
10 命 名 记.ppt
8 论 快 乐.doc
8 论 快 乐.ppt
9 论 趣.ppt
8 论 快 乐
注释:①麟:麒麟,传说中的动物。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趾:足,指麒麟的蹄。②振振: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③于:通吁,叹词。 于嗟:叹美声。④定:通“顁”。额。⑤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⑥公族:与公姓义同。
译文: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鉴赏:这是一首赞美诸侯公子的诗。但这公子究竟是作为商纣“西伯”的文王之子,还是爵封“鲁公”的周公旦之子,抑或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就不得而知了。按朱熹《诗集传》“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的解说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孙”而言;但《毛诗序》则有“《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之说。既为“衰世”,就非必定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
赞美贵族公子,而以“麟”起兴,这在今天的读者,或许会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却是一桩异常庄重和动情的事。所谓“麟”,其实就是麋,鹿之一种而已。不过古代传说中的“麟”,却非同寻常:据汉刘向《说苑》称,“麒麟,麕(jūn)身牛尾,圜(yuán同圆)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春秋感应符》更发挥“一角”之义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荀子》亦云:“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恶杀,麟在郊野。”大抵是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所以后儒赞先王之圣明,则眉飞色舞于“麒麟在圃,鸾凤来仪”;孔子生春秋乱世,则为鲁哀公之“获麟”而泣,以为麟出非时也。
明白了“麟”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即可把握此诗所传达的热烈赞美之情了。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两幅美好画面的化出和叠印:眼间刚出现那“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麒麟,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却又恍然流动,化作了一位仁厚(“振
……
9 论 趣
注释:①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②鸠:一说鳲(shī)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③归:嫁。④百:虚数,指数量多。两:同辆。御:同“迓”,迎接。⑤方:并,比,此指占据。⑥将:送。⑦盈:满。此指陪嫁的人很多。⑧成:迎送成礼,此指结婚礼成。
译文: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鉴赏: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毛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鸠乃可以配焉。”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以此诗为诸侯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
诗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鳲鸠住了进去,这是二鸟的天性。《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那么,姑娘出嫁,住进夫家,这种男娶女嫁在当时被认为是人的天性,如鸠居鹊巢一般。方玉润说:“鹊巢自喻他人成室耳,鸠乃取譬新昏人也;鸠则性慈而多子。《曹》之诗曰:‘鳲鸠在桑,其子七兮。’凡娶妇者,未有不祝其多男,而又冀其肯堂肯构也。当时之人,必有依人大厦以成昏者,故诗人咏之,后竟以为典要耳。”(《诗经原始》)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陈奂说:“古人嫁娶在霜降后,冰泮前,故诗人以鹊巢设喻”(《诗毛氏传疏》)。各章二句写鳲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
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
……
10 命 名 记
注释:①于以:到哪里去。蘩:水草名,即白蒿。 ②沼:沼泽。沚:小洲。 ③被:用作“皮”,意思是女子戴的首饰。僮僮:意思是首饰繁多。 ④夙夜:早晨和晚上。 ⑤祁祁:首饰繁多的样子。
译文:到哪里去采白蒿? 在沼泽旁和沙洲。 白蒿采来做什么? 公侯拿去祭祖先。到哪里去采白蒿? 在那深深山涧中。白蒿采来做什么? 公侯宗庙祭祀用。头饰盛装佩戴齐, 从早到晚去侍奉。 佩戴首饰真华丽, 侍奉结束回家去。
赏析:到野外去采白蒿,在祭祀场所守候侍奉,肯定不属于王公贵族们干的事。做这些事的,只能是下等的仆人,而且是女仆。
千辛万苦到野外采来白蒿,是供王公贵族祭祀用;费心劳神打扮装点,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谁辛苦为谁忙?全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滋味如何?唯有女仆内心体验最深。虽然没有言说,我们却感到似乎平淡的叙述中有几分怨忿在。
为他人做嫁衣裳,意味着自我不存在,自我变成了他人的工具。奴仆供人差遣使唤,本就是人为事先设定的,似乎像“命运”决定的。即使不是奴仆,人生都免不了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时候。自觉自愿,并引以为自豪地为他人做嫁衣裳,是牺牲精神和奉献意识的体现,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不自觉为他人做嫁衣裳,是上当受骗、误入歧途,是被人利用。不情愿地为他人做嫁衣裳,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当然就是一种痛苦和压抑。
如今我们可以拒绝被迫为他人做嫁衣,但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拒绝的。比如受老板雇佣,老板叫去陪酒,明知不胜酒力却又不得不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看准了人心追名逐利的弱点,抓住弱点使人为别人做嫁衣。
认真想来,做人是摆脱不了为他人做嫁衣的处境的。区别仅仅在于:是自觉的,不自觉的和被迫的。
一、基础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D)
A.媲美/譬喻 噱头/穴位 横财/蛮横 贩卖/皈依
B.虐待/戏谑 侵略/亲家 铁锹/悄悄 赡养/瞻仰
C.裙裾/拮据 峥嵘/诤言 聒噪/恬淡 着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