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20字。

  《背影》教案
  教学重点:
  1、课文的线索;抓住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2、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准确用词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上学,父亲在家境惨淡、失业的情况下在车站送行的情景。
  2、由此你能联想到哪些诗能体现这样的情境?
  唐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
  A,回忆学过的作品《春》。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
  B,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三、字词: 
  1、读准下列字音:
  差使chāi  交卸xiè    狼藉jí   簌sù    颇 pō  迂yū  
  栅栏zhà   蹒跚 pán shān    拭shì    颓唐 tuí     
  琐屑xiè    箸 zhù   
  2、解词:
  迂:(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
  惨淡:凄凉不景气,日子艰苦。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情郁于中:感情聚集在心里不得发泄。中,心。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四、课文分析:
  1、本文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写了回家奔丧、车站送行、别后思念这几件事。
  车站送行这件事中具体写了父亲嘱托茶房、忙着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再三嘱托、跨过月台买桔子等几件琐碎的小事。“买橘子”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
  2、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件事?
  (在祖母去世、家境惨淡、父亲失业这样的特定环境下,父亲依然将已经20岁的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致,不顾身体,费力地买几个橘子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何等的父爱呀!也正是这件事情深深打动了儿子,所以作者详写这件事。
  3、作者是怎样详写这件事的?分析描写的作用。
  作者抓住父亲的背影加以刻画。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