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字。
教学设计
课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职专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提供者:孙艳妹 单位: 大港职业成人教育中心
一、教学内容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职专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选入教材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的第十回),这一章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宠臣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英雄的转化过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故事情节的生动叙述以及“风雪”环境的描写上,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因而应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要概括小说情节的发展,梳理文章脉络。
2.分析并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3.简要了解《水浒》的情节及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及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2.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及其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理工部的学生来说,林冲是他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角色。在《水浒传》的所谓一百单八好汉中,林冲出场较多。林妻烧香被高衙内调戏开始,到后来林冲遭受陷害发配沧州,是《水浒传》的一部分非常显眼的主线笔墨。不少学生也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哪些相关的章节:围绕林冲本人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像“误入白虎堂”(第七回)、“刺配沧州道”(第八回)、“火烧草料场”(第十回)等都是小说的主线安排。学生通常愿意用这个人物的遭遇,理解宋徽宗时期“奸人当道”、“冤狱丛生”的社会政治状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