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有教学设计,约2340个字。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登岳阳楼(其一)》 课时 课型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 背诵默写,形成积累。
2.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形成积累。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难点 1.背诵默写,形成积累。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情分析 八年的学生在诗歌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可以大胆的让他们多自学,多讨论。
学法指导 自学,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
及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导入:
二、简介岳阳楼:
三、作者简介:
四、写作背景:
五、本诗介绍:
六、读诗歌
七、解释词句:
八、内容理解:
九、课堂作业:
十:课堂小结:
1、以岳阳楼的图片导入新课。
2、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颔联尤为宏壮雄丽。
教师范读
教师总结
老师提问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3.“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4.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