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第二单元
2.1.doc
2.1.ppt
2.2.doc
2.2.ppt
2.3.doc
2.3.ppt
测评2.doc
整合2.ppt
资源2.1.doc
资源2.2.doc
资源2.3.doc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扁舟子   偏远   褊狭   蹁跹   翩然
  B.青枫浦 逮捕 果脯 哺乳 辅佐
  C.捣衣砧 玷污 粘贴 沾光 拈花
  D.揭盖子 碣石 谒见 渴望 偈语
  解析:D项,分别读jiē、jié、yè、kě、jì。A项,分别读piān、piān、biǎn、piān、piān。B项,分别读pǔ、bǔ、fǔ、bǔ、fǔ。C项,分别读zhēn、diàn、zhān、zhān、niān。
  答案:D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细,微小。
  B.不知乘月几人归 乘:趁着。
  C.青枫浦上不胜愁 胜:超过,胜出。
  D.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追随。
  解析:C项,胜:承受得住。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浮躁到烦躁,从拒绝阅读到教养缺失,甚至某些地方焚琴煮鹤的决策,以及社会戾气的四处游走,都和全民阅读的式微有或远或近的因果关系。
  B.春节期间到基层走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如期铺开,但个别地方存在“两张皮”现象:活动已启动,群众却不知情,成了“上下不对称”的应景工程。
  C.一些明星大腕走马灯似的频频亮相,出没于全国每年数以千百计的豪华晚会。纵使最初还有那么点热情,也经不起疲于奔命的一再稀释。
  D.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基层,关键是下真力、出实招、见实效,少些来回比画的雕虫小技。
  解析:D项,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这里根据前面讲要真抓实干,可改为“花拳绣腿”(比喻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价值的做法)。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82岁的女作家艾丽斯•门罗,之前不为外人所知,并非因为她的作品不好,很大原因是因为她一贯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只顾埋头写作。
  ……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辋川 (wǎnɡ) 木槿(jǐn)
  黍米(sǔ) 涟漪(yī)
  B.停泊(pō) 旷远(kuàng)
  清斋(zhāi) 河畔(pàn)
  C.粮饷(xiǎng) 竹笋(sǔn)
  聒噪(ɡuō) 吹拂(fó)
  D.悲吟(yín) 荠麦(jì)
  怆然(chuàng) 危樯(qiánɡ)
  解析:A项,“黍”应读“shǔ”;B项,“泊”应读“bó”; C项,“拂”应读“fú”。
  答案:D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积雨空林烟火迟 迟:晚。
  漠漠水田飞白鹭 漠漠:形容广漠无际。
  B.危樯独夜舟 危:危险。
  予怀怆然 怆然:悲伤的样子。
  C.煮芹烧笋饷春耕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难赋深情 深情:深厚的感情。
  D.身向榆关那畔行 向:朝着。
  故园无此声 故园:家乡。
  解析:A项,迟:慢。B项,危:高。C项,深情:这里指深切的悲痛之情。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中,丁俊晖和梁文冲深孚众望,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中国选手参加本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
  B.农历龙年,笔走龙蛇的莫言捧得了分量最重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破解了围绕国人多年以来的“诺贝尔之痒”。
  C.老院长是考古学院任期最长的院长,他毕生从事考古研究,博古通今,曾主持过许多大型考古发掘工作,在学院乃至考古界一言九鼎。
  D.宋朝发达的经济、开明的政治及重文轻武的国策,使得诗词、绘画、手工业、建筑等各方面的辉煌成就罄竹难书。
  ……
  第二单元测评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阅读题(共4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王维的“名大家”
  ①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②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③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因为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④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