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50个字。
7﹡雷电颂
1.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2. 品味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文章炽热的语言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3. 学习屈原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英勇无谓的斗争精神。
1.朗读课文,体会作品雄浑的气势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2.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1. 作者及作品介绍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战国时楚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2.历史剧《屈原》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白,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