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40+2250字。
《荆轲刺秦王》教案
主备课人:高振山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现象,疏通课文内容, 理清叙事脉络,对先秦古文简朴的叙事风格有初步体会。
2、感受荆轲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3、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剧美,使学生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撼,引发较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梳理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叙事脉络,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感知法
2、讲解法
3、自主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殊不知,在9000多年前的中国,早就有人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了,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力孤势单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大家想知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吗?想知道这个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的结局吗?想去亲历这一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扣人心弦的历史场面吗?那就让我们随着汉代刘向的笔触,走进两千年前的秦国吧!
二、文学常识
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作者不详。后经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33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2、刘向其人:约-77年至-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治《春秋谷梁传》。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集锦
一、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
5.图穷而匕首见
6.秦王还柱而走
7.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
二、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并解释其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2. 终已不顾
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4.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5.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6. 愿大王少假借之
7. 诸郎中执兵
8. 左右既前,斩荆轲
9. 将军岂有意乎
10. 仰天太息流涕
11. 持千金之币物
12. 秦王方还柱走
1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4.秦王购之金千斤
15.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三、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含义。
1.进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发尽上指冠 4.箕踞以骂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樊於期乃前曰 7. 又前而为歌曰
8.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9.皆白衣冠以送之
10.(秦王)乃朝服 11.其人居远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