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60个字。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二、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四则》。
(二)知识预览
1.文章体裁
寓言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练、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作者简介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希腊神话中诸神简介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赫耳墨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教学设计意图:补充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三)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