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课件+检测)5份打包)
│单元概述.doc
├─麻 叶 洞 天
│麻 叶 洞 天.doc
│麻 叶 洞 天.ppt
└─8 《天工开物》两则
8 《天工开物》两则.doc
8 《天工开物》两则.ppt

  科技之光 照古引今
  1.古代四大发明
  (1)造纸术:①西汉前期: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②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造价低廉,便于书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③魏晋时期,造纸技术水平进步明显,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光滑而质地细薄,并且逐渐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长安、洛阳,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2)印刷术:①隋唐时期已有佛经、日历、诗集等雕版印刷。②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西夏在此基础上使用木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个多世纪,先后传到朝鲜、日本、埃及等国。
  (3)指南针:①战国时,制造了用以指示方向的司南。②北宋时指南针已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13世纪时(南宋时),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为欧洲航海家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①唐朝中期的书籍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北宋在东京设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出现了管形火器“突火枪”。③13世纪(元朝)火药和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古代天文历法
  (1)春秋战国时期:①《春秋》中有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②春秋时形成固定历法体系,十
  ……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8 《天工开物》两则
  宋应星(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他和他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以后屡试不第。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当时被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1637)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科技史名作。
  《天工开物》全书共18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述了领先于当时世界的各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记载了培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等许多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其次,在纺织方面,作者详细记述了明代提花机的构造,并能够用和现代“轴测投影”类似的方法清楚地表达出提花机的结构、机件和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并对缫丝、整经、卷纬、机织、提花、精练、染色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是研究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的重要资料;再次,在冶炼方面,记载了用锤锻方法制造铁器与铜器的工艺过程,其中不少技术至今仍在应用。《天工开物》不仅全面反映了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思想。全书自始至终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
  一、注音
  粳________ 稌________ 婺源________
  夏潦______  刈________  汲灌________ 
  砧________  枵________  淬__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凡凡稻种最多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麻 叶 洞 天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内容包括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徐霞客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崇祯十年(1637)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
  一、注音
  屼突________  ________  揭厉________
  峤________  衖________  庋出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应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       天下云集响应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度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银汉迢迢暗度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今京不度,非制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