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20字。

  备课人 学科 语文 上课时间
  课   题 鸿门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
  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探讨研究,赏析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结局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诵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学难点 1、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 式的知识。
  2、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
  课    型 新授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背景材料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三、诵读课文,范读正音。 
  飨(xiǎng)     说(shuì)    美姬(jī)   鲰(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瞋(chēn)目  目眦(zì)  跽(jì)曰
  参乘(shèng)   彘(zhì)肩 不胜(shēng)   刀俎(zǔ)
  四、疏通文意,落实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以学生解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掌握以下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异体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桮─杯:
  8.杓─勺: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9.坐─座: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常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   寿    古:敬酒。今:长寿。
  6.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三)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固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固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固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     辞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五)句式
  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3。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奉厄酒为(省略“之”)寿。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六)成语凝集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3、找出有关人物描写的文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