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同步训练打包4份)
《项脊轩志》同步练习.doc
《项脊轩志》导学案.doc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doc
《项脊轩志》课件.ppt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目的
2、以归有光《寒花葬志》引入
新授课阶段
一、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其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昆山(江苏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出生于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一生仕途坎坷,前后历8次会试。嘉靖21年迁居于嘉定安亭,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60岁时中进士,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后被大学士高拱推荐,任南京太仆寺丞,留在北京掌内阁制敕房,参与撰修《世宗实录》,66岁卒于任上。
二、朗读课文
三、译文参考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室内仅一丈见方,只可容一人居住。它是一间上百年的老房子,(屋顶墙上的)泥土常漏下来,雨水也往下直灌;每次移动书桌时,看来看去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不能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一过中午,(屋里)就昏暗下来。我稍微给它修补,使它不从上面漏雨、落灰。室前新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矮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我又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图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在室内,有时长啸吟唱,有时安静独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声响;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我在这里居住,有许多可喜的事,但也有许多可悲的事。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东西各家的狗相互对叫,客人得越过邻居的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总共变动了两次。
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阁中居住过。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仆女,在我家曾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到轩中来过。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你母亲听见了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老婆婆的话没有说完,我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
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身影。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成立,就可以等待了呀!”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就像昨天刚发生,真叫人忍不住放声悲号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