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540+22810字。

  5、《离骚》(节选)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汉文学史纲要》)。
  ●关于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
  § 2-2•离骚(节选)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汉文学史纲要》)。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有人认为“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我屈原长叹息泪流满面,哀人民生活苦多灾多难。我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可早上进谏晚上被贬黜。
  因我用香蕙作了佩带而贬黜,因我采芳草给我加上罪名。似这样好品德在我心扉,哪怕是死九回也不后悔。
  怨我那神圣王实在荒唐,他始终不能把民情体谅。众女人嫉妒我长眉漂亮,诽谤我作风坏品行淫荡。这世人本善于投机取巧,背规矩变法度只知讨好。抛原则只追求歪斜曲弯,竞相把讨好人作为法典。我忧闷我失意我心太烦,我独在这世上处境艰难。我宁愿突然死如水流散,也不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