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1张。有教学设计,约2050个字。

  《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方志敏生平及革命事迹,体会其乐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2、理解“清贫”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清贫”意识
  3.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革命烈士了解不够。
  2.学生的价值观与文章有所不同。
  【重点难点】: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2、学习文中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由歌曲《清贫颂》导入)
  二、介绍方志敏及写作背景
  (多媒体展示: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县人,我国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创始人之一,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
  1935年1月24日,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被捕,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三、课本剧(学生表演“趣事”片段,并对扮演者及其他同学作现场采访,初步体会人物性格)
  四、理解清贫的内涵和本质
  “清贫”一语的来历。
  汉语中的“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语出唐代姚崇《五诫篇》:“与其浊富,宁死清贫。”这里,清贫即是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
  (师生讨论,探讨清贫的内涵和本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