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50字。

  《雨巷》 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绪;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象美。
  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设想
  以朗诵视频来引导学生诵读,让学生通过视频来理解诗中的意象美,以课件贯穿始终,帮助学生体味诗的意象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在诗歌的王国中,有异彩纷呈的各种形式的诗歌。距今近80年前,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诗《雨巷》,就因为写了这首诗,他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称号。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朗诵视频。
  二、老师播放朗诵视频,学生品味。
  教师提问:大家听完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归纳:忧伤,郁闷,惆怅。它没有大江东去的慷慨激昂,也没有纤纤细流似的凄婉迷茫,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一下,这种忧伤惆怅从何而来呢?
  三、介绍作者:(展示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感知)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成名作《雨巷》,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1928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