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教学案约7950字。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秦文霞 单位(学校):安阳市实验中学 授课班级:高一(4)班
章节名称 13、段太尉逸事状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学生特征 课程标准: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强调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阅读鉴赏。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举一反三。
教育技术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四学段(高中10~12年级)A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概况。掌握文中有关文言字词,欣赏文章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环境下,学生通过阅读,筛选信息,讨论交流,把握文章内容和塑造人物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本文作者所反映的主人公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感性积累,能初步读懂文章内容,但是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而这篇文章比较长,重点的实词和虚词都比较多,学生学起来会比较费劲。不过,这篇文章故事性比较强,人物形象很突出。因此,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3-1
13-2
13-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思想概况。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
2、掌握文中有关文言字词,欣赏文章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环境下,学生通过阅读,筛选信息,讨论交流,把握文章内容和塑造人物方法。
2.通过拓展延伸,加深理解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和本文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己对文章主旨的认识,增强合作意识。
2、感悟本文作者所反映的主人公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
……
《段太尉逸事状》课前预习导案
班级 姓名
一、预习目标:
1、 了解逸事状的特点
2、 识记文章中的字词和归纳文言现象
3、 熟悉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二、预习内容:
(一)补充知识
⑴逸事状是什么?
“状”,又称“行状”“行述”,是旧时记录死者世系、籍贯、名实、生卒年月、生平概略等的一种文体。常由死者门生故旧撰述,供撰写谥议、墓志、传文时参考。“逸事状”是“行状”的一种变体。刘知几《史通》:“逸事者,前人所遗,后人所记。”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逸事状则当录其逸者,其记已载,不必详焉。”柳宗元作《段太尉逸事状》(下称《逸事状》)时,已见过史馆修撰的殉难大臣司农卿段秀实事迹,柳文具有补阙性质,所记为史官失载之事迹。
⑵段秀实是怎样一个人物?
段秀实(719年-783年),字成公。陇州汧阳(今陕西千阳)人 。唐代中叶名将。幼读经史,稍长习武,言辞谦恭,朴实稳重。历任安西府别将、陇州大堆府果毅、绥德府折冲都尉。
安史之乱后,授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封张掖郡王,总揽西北军政,任内吐蕃不敢犯境,使百姓安居乐业。后加封检校礼部尚书,不久因杨炎进谗贬司农卿,调回长安。
泾原兵变时,当庭勃然而起,以笏板击朱泚,旋即被杀。被赞叹道:“自古殁身以卫社稷者,无有如秀实之贤”。
⑶柳宗元与《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