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00字。

勾践灭吴

重庆市忠县中学谭道忠

 

【课文背景知识】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相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

【字词综合运用】

絺:chī,形声字,左边为形,表明与丝绸、布料有关,指夏天穿的一种细葛市;右边为声,但不读的音,因为古代读音经过长期演化与现代的读音相差很大,所以出现了读者与声符不相同的现象。

疹:chēn,形声字,形符是病字头,表明其字义与疾病有关。疾疹,指患病的人。声符部分取字的韵母及其声调。

饣甫 bǔ,形声字,左边是形符(或称义符),为食字旁,表明与食物有关,解释为给人食物吃。右边是声符,取的韵母及声调。在文中饣甫 通假为

:chuò,形声字,右边的是义符,表明与饮用有关,其字解释为给人水喝。左边是四个组成的是声符,取的韵母音,在文中 通假为

知: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去:夫差成而去之。去,使动,使……离开。

请:寡人请更。请,谦词,请允许我。

暴露: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暴露,使动,使……暴露。

宦:宦士三百人于吴。宦,名作动,作帝王的奴仆。

通假字归纳如下:

——  ——  ——  ——  ——  ——

饣甫——  摩厉——磨励  ——  ——  ——

使动用法的词归纳如下: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使……整洁;美,使……华美;饱,使……吃饱。

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耻,使……蒙耻。

:必庙礼之。礼,名作动,礼待。

:公令医守之。守,为动用法,为……接生。

【重点难点讲解】

实词

意义

例句

管理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准备

贾人夏则资皮

困乏

以待乏也

越饰美女八人纳主宰喜否

改变

寡人请更

慰问

问伤者

繁衍生息

将率二三子夫妇以蕃

今老者勿取壮妻

免除

三年释其政

共同

欲其旅进旅退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勾践胜利与夫差失败的原因。

越王勾践被吴打败以后,力图复仇雪耻,任用文种等有识之士。文种以杰出的外交才能为议和创造了条件。议和后越国取得了十年生聚的喘息机会,为了取信于民,恢复国力,勾践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国家的日渐繁荣,勾践的这种虽败不馁的气概大大激发了越国的广大军民,上下同仇敌忾,最终获得了胜利。而吴国却麻痹轻敌,君昏臣佞,忠直之士受到排斥,这正是吴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知识延伸检索】

一、作者作品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21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或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国语·楚语下》)。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