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之《立象尽意,借物传情》课件(23张)+教学设计+视频
“立象尽意,借物传情”课件(23张).ppt
菊花台MV高清晰版.flv
立象尽意 借物传情.doc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年度音乐盛典.flv
教学设计
立象尽意 借物传情
【新设计】
“写作中如何表达情感”是个语文中的老话了。如要回溯,则要追屈子,问李杜了。前辈已成经典,我当如何立言?但转念一想,何不就借用经典,来滋养作文课堂呢?于是我借了《易经》中“立象尽意”的方法论,用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借物抒情”。
【教学目标】
1、活化课内外资源,以练笔为依托,启发、教会学生“借物抒情”。
2、引导学生做情感丰富、内心敏感的人,用一种含蓄、优雅的形式去表达人生。
【学情分析】
无话可写,无法可写,无情可写,是大多数孩子每每动笔的困扰。40分钟的作文课不能全方位提升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但一定要从一个角度,一个点上去唤醒学生,教会学生,打通他的穴道,成为可靠可用的硬收获。
写作是不能游离于阅读之外的,就像任何创新都必须有蓝本一样。高一学生往往是有一定阅读量的,但如何去调动这些存量,不让其“读”“写”分离是需要老师帮助的。
桐城派刘大櫆说过:“天下可告人者,惟法耳。”然而这一教学环节,“亲告”却常常被中学生当成耳旁风,因此,要借前人之语启发,使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完成一个超越,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重点难点】
“立象尽意”是个方法论,如何让学生接受这个方法,会用这个方法,是个重点。如何避免说教,生动有趣自然地呈现这种方法则是一个难点。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作文课更要有文学味,有味才能激起兴趣,有味才能擦出智慧与情感的火花,这当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难点。
作文不能“光说不练”,对高中生而言,不可忽略的是“过心过手”,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的练笔,来检验效果。
【方法探索】
1、活化资源,“放”“收”式教学。选准要探讨或写作的内容,抛给学生,不设限地让他们去思考、去发挥、去表达,教师和其他学生启发、点拨、补充、探讨,甚至争论,最终回到我们的主题。这个过程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积累和感受表达,教师也同样畅谈自己所思所感,有争鸣亦有共鸣,而这个收也是自然而丰富的。这体现语文教学的张力,即张与弛,
展与收,庄与谐。更体现了新型课堂的民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