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160个字。

  24 《诗经》两首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与《诗经》有关的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思维模式。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
  2.采用比较阅读鉴赏的方式,对两首诗进行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地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点
  1.掌握《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课文进行赏析。
  难点
  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比较阅读法。

  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磁带。

  2课时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个国度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来一颗遥远但又明亮的星斗——《诗经》,一同欣赏那雍容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性。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由于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有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

  1.文学知识。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司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后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2.背景知识。
  《关雎》是《风》的起始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