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9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2015年11月号第6辑
整理 fcs2002
1.自我设计葬礼是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2. 互联网医院能否为传统医院把脉问诊
3. “找关系”和“拼名气”都让人悲哀
4. 萝莉街头弹唱,弹出“走调的童年”
5. 当我们谈论大学草坪,我们该谈些什么?
6. 关停上移问题官网,依然治标不治本
7. 互联网治理当有共享共治的大境界
8. 让互联网点亮农村未来
9. 对“最尴尬晚宴”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10. “雾霾费”可以山寨“雾霾税”吗?
11. “书记只有一套房”仍是一种刻板偏见
12. 电话亭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12. 电话亭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1.自我设计葬礼是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堂吉伟德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也往往回避“死亡”这个话题,但广州华师附中的学生们却提前为自己“策划”了一个葬礼。近日,在华师附中“欧洲文化巡礼”选修课上,老师给学生们留下了一道作业题目: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人世,在你的葬礼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会如何回忆你?同学们交来的作业让老师感到惊讶。(《南方都市报》12月15日)
生死本常态,也是人无法回避的必然归宿。死亡教育,从本质上讲也是生命教育。一个人只有对死亡有了认识而不是恐惧,其才会对生命充满尊重与珍惜,也才不会做有损于生命与健康的事。教育的最大责任,就在于要通过常识的传授,进行人格的塑造,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大写的人。一个人若是没有健全的人格,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都会难有作为。不回避死亡教育,并让孩子自己设计葬礼,让每个孩子在感性的认识中去提升理性的素养,这样的尝试确实值得称道。
另类作业的结果“震惊了老师”,孩子们的想像力超乎了预期,普遍的理性认识也让人感到意外,以至于让人不得不重新发现和审视他们,并反思自己教育方法的正确性。其实,孩子的能力一直存在,他们对这个世界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只是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他们的这种潜力未能被挖掘,他们的实际需求也未能获得尊重。连最基本的常识教育和实际体验都没有,这才是应试教育下的最大悲哀。结果,我们培养了许多能考试、会考试的高分学生,然而却让他们对周遭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更无法在关心自己的同时去体恤他人。
应试教育的最大恶果在于,孩子有了考试的能力却失去了其他最基本的素质,除了独立而健全的人格,还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世界的理性认识与合理判断。相反,他们不但自私而充满无知,还无法从心底构筑起真善美的价值秉赋。在国外的死亡教育已然常态化和成熟化的情况下,通过选修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死亡,思考死亡并模拟死亡的场景,不失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尝试。
近年来,很多学校和老师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很多探索,出了一些“奇葩题目”。 在度娘搜索“一年级数学题难倒”,会跳出几万个结果,难倒的对象包括研究生、大学教授等等。吐槽“神题”似乎是一种时尚,也成为对现行教育方式批判的标配。虽然不可否认,被吐槽的神题之中,确实有一些违背了常识并显得有些荒涎,然而以这种方式的素质性探索,却应当也必须值得肯定。所谓的奇葩,其实就是超越了传统,颠覆了既有,破坏了习惯。而现行教育改革的最大难题,恰在于行为定势所产生的强大阻力——尽管每个人都深知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然而当改革真正开启之时,谁都不愿做那个尝试者而愿墨守成规。于是,学校取消补课,家长就去抗议;校内取消补课,家庭就迅速跟上,以至于博士生妈妈的吐槽奇葩等成为时尚。
现行教育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家长、家庭和个体在其间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都需要基于理性的反思;如何创造教育改革的条件和基础,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自己“设计”葬礼的另类题目,固然不需要高度拔高,不过令人意外的结果却说明了教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给了人以更多的信心。点滴积极与突破,才能换来更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从来都不是教育改革的绊脚石,你若给他一次机会,其必然还你一份惊喜。给为自己“设计”葬礼以更多的机会,教育改革才会有更加可期的明天。(堂吉伟德)
2. 互联网医院能否为传统医院把脉问诊
张 剑
12月10日下午13时,在众多镜头的关注下,浙江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在乌镇互联网医院为复诊患者黄女士开除电子处方。这张被媒体冠以“全国首张”的在线电子处方,让12月7日上线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实现了在线诊疗的全流程应用。事实上,早在去年十月,广东省网络医院就已经上线运营。今年3月正式运营的浙江宁波医院,也致力于为复诊患者提供在线看病开药。一时间,互联网看病成为潮流。(12月15日《南方日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