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480字。

  单元简介
  内容概览
  本单元学习的三篇文言文均属历史散文,涉及了《左转》《战国策》和《史记》三部著名史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它们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然而各篇散文又各具特色,每篇选文都能极恰当地体现各自“母书”的创作风格。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重点写烛之武的言辞,表现他的机智,但晋、秦从围郑到解围而去的全过程,也相当完整地写出来了。同时,对秦穆公的老谋深算(派杞子等驻守郑国)、晋文公及时撤退的冷静沉着等也作了必要的勾勒,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它不仅语言精炼简洁、生动传神,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内容丰富复杂、包罗万象,而且情节结构、布局谋篇也是匠心独具,堪称典范。
  《荆轲刺秦王》记叙了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的全过程,再现了荆轲向秦王献图和血染秦廷的壮烈场面,塑造了荆轲这样一个敢于扶危济困、助弱御强、视死如归的侠士形象,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
  《鸿门宴》记叙项羽和刘邦斗争中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宴会的同时,突出了矛盾斗争的尖锐和激烈;通过对这次宴会的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而刘邦则善于拉拢人心,利用项羽的弱点,避免了被消灭的危险。
  单元目标
  1.了解《左转》《战国策》两部史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各自作为历史散文的特点。复习有关《史记》和司马迁的文学常识。
  2.赏析三篇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3.学习和欣赏文言文叙事简洁的艺术。
  4.理解并掌握三篇文章中重要实词的含义和重要文言虚词的用法。
  5.背诵重要课文和文段,练习利用注释和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
  学法点拨
  文言文叙事具有一种简洁的艺术美,要认真欣赏和借鉴,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抓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叙事脉络,做的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了解秦晋围郑的时代背景,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2、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二、背景资料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