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10字。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义”这一精神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对比手法的运用
2.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学习课时】 1 课时
【预习设计】
一、字词正音
湮( ) 皦皦( ) 赀( )财 缇骑( ) 抶( )
溷( ) 缙绅( ) 逡巡( ) 蓼( )洲 傫 ( )
詈( ) 缳 ( ) 曷 ( ) 暴( )于朝廷 扼( )腕
牖( ) 社稷 ( ) 冏( )卿 佯( )狂 谥( )
二、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 “复社”,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三、时代背景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四、解题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魏阉忠贤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廷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五个人虽死犹生。先考考大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怎么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