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60字。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目标: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积累古诗词名句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研究 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2.自读法,学生尽可能自己体会“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教师适当点拨,有个别推及一般,使他们明白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2.探究阅读,学生通过鉴赏实践,提高对诗歌的解读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并积累古诗词名句.
2.了解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明确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学会利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找到诗歌鉴赏的通道.即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木“和”“树”两个意象反复琢磨和比较,归纳出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
2 利用刚学过的知识结合已掌握的古诗词,概括出诗歌中意象相对稳定的意蕴
教学资源
1学生预习《说“木叶”》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4教学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一、师生互动 激情引入
1.诗词引入,营造气氛。
师: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