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40字。

  《斑纹》课堂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第五中学
  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把握行文思路,揣摩诗意的语言,赏读多种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领悟本文的哲理和情感。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学会以平视的角度和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和生活。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斑纹”的内在含义。  
  2、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斑纹”。   
  3、揣摩本文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富于思考的哲理性语言。
  2、以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懂得科学小品文诗意化的表达,从理性深度来体会其妙处,并借鉴这种写法,多读这样的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海伦•凯勒说:惟一丝毫无光的黑暗是无知无感。有的同学可能惊异于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深切体悟和精细描绘。周蓬桦评论《斑纹》时说,这是一本“能够唤醒人们沉睡记忆的书,它让我们想起许多远逝的鲜活事物,即生命的目光最初遭遇的哲学命题”。
  在周晓枫的笔下,人与动物们的劳动、爱情、壮丽的生和寂静的死,都浸透着绚丽、壮观与诗意的内容,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远逝的鲜活事物”呢?今天我们来学《斑纹》这篇散文。
  二、作者简介
  周晓枫,当代著名作家,1969年6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做过八年儿童文学编辑,2000年调入北京出版社。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斑纹:兽皮上的地图》《斑纹》和《收藏:时光的魔法书》。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
  周晓枫的散文独抒性灵、表达真我,传递个人生命的体验和思考,当散文写作日益成为文人养病的方式时,她的散文却依旧保持着锐利、沉着、优雅的面貌,在当代散文界独具一格。她的散文每篇都带着鲜明的周晓枫散文的标签,它们有着一以贯之的笔调、风格和韵味,依然如故地在沉郁之中尽显狞厉。她说:“但愿我能获得能量和勇气,越过自恋、唯美和抒情的重重障碍,迫近生存真相。”
  三、初步感知
  1、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哪些“远逝的鲜活事物”呢?
  明确:文中围绕“斑纹”写了以下一些事物:
  蛇    
  蓑鲉   鲑鱼   螺壳   瓢虫    鹰隼   长颈鹿   斑马   老虎   豹子  梅花鹿   
  昆虫  奶牛  毒蜂   
  美女背部的文身;病变皮肤上的疱疹;孕妇腹部的妊娠纹;遇害者脖颈上的抓痕和刀伤   
  大地   春夏秋冬四季在大地上表现出的不同的斑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