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个字。
10 那树
课题 那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积累“佝偻、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语。
2.学习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体会词语间流露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
2.在语言的品味中把握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发展的道理。
作者简介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1927年生,祖籍山东临沂。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人生观察》《情人眼》,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等。
写作背景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距离愈来愈远。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应该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为此,作者写下了《那树》,呼吁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应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读准字音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佝偻: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倒塌。
徒劳无用:白费力气,没有用处。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虬须: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等着被杀害。指不反抗等死。
旭辉:初出太阳的光辉。
紊乱:杂乱;纷乱。
踝骨:小腿与脚之间部位的骨头。文中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周道如砥: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星临万户:星光照着千家万户。
新课导入 课前歌曲欣赏《好大一棵树》。
听着这样一首歌,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一棵茁壮挺拔、顶天立地的树,一棵
风雨不倒、冰雪不惧的树,一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树,一棵襟怀坦荡、无私奉献的树。面对这样高贵的地球生命,我们有的只能是心存感恩、顶礼膜拜。人在大自然中,原来是可以那样的物我相亲,自由自在,但这一切正在慢慢远离我们。有那么一棵曾经庇护人类却被人类屠杀的大树深深触动了作家王鼎钧的心灵。就让我们去听一听他讲述的《那树》的故事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的树是一棵怎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
那树是一棵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的树。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古老而茂盛;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从不索取,无私奉献;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那树具有高尚的品格、豁达宽容的胸怀和一颗博大的爱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