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92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5年12月号第3辑
  整理 fcs2002
  1. 热议“草坪禁入”实质上是观念之争
  2. 一场彰显“中国态度”的主旨演讲
  3.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家”
  4. 驱散应试教育之“霾”
  5. 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一份“中国方案”
  6. 网络可以漫游 秩序不能离线
  7. 冯唐的译风逾越了翻译的底线
  8. 留守儿童的妈妈为什么都跑了
  9. 不务正业的欧洲年轻人
  10. 中国富豪如何摆脱“成长之烦恼”
  11. 年度热词中的中国镜像
  12. 国家版图意识教育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
  13. 对“花钱求及格”的学生不能止于怒斥
  14. “打死偷狗贼”让人意绪难平
  1. 热议“草坪禁入”实质上是观念之争
  作者:朱永华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月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通过微博回应此事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据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草坪禁入”,在社会上是再平常不过,无论是公园游乐场,还是市府广场和小区,凡是有草坪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各种语气不同的“禁入”提示牌,人们对其也早已习惯。因为中山大学出台“草坪禁入”规定,且有老师带着学生在校园草坪上课,招来保安驱赶,就引发校内校外对大学“草坪禁入”的热议,似乎有些“小题大做”,更有中大老师把保安驱赶草坪上课师生的行为上升到“文化之争”,并认为“文化的分歧不能靠强制来解决,而只能靠沟通,先从有共识的地方开始。”其言下之意,无非是说出台“草坪禁入”规定的决策者和执行规定的校保卫处与高校师生存在文化上的分歧甚至“差异”。尽管这话看似有些太过,然高校“草坪禁入”能够引起热议,其本身就足以说明并不是单纯的“就事论事”。
  显然,无论大学校园的草坪还是社会其他部门单位的绿化草地,完全开放都会面临被不文明行为踩踏损毁甚至变成垃圾场的可能,然种植草坪的目的除了绿化和观赏之外,确也需给社会和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等“实用功能”,否者也就失去了种植草坪的实际意义。但现实中更容易看到,一些公园长期开放的草坪大多“体无完肤”甚至垃圾遍地。而某些绿茵如画的草坪确实也是被规定“禁入”的结果,以至于在人们习惯中形成了“非彼即此”的思维,保护草坪就要围起来或派人看守“闲人禁入”,要具“实用功能”干脆就任由踩踏不闻不问。而这种“非彼即此”的管理思维既不局限于对草坪,更不仅仅存在于高校,社会上一些单位甚至某些政府部门对很多事物的管理也莫不如此,如果认为这些缺乏智慧含量的管理仅仅是文化上的分歧和差异未免有些片面,实际上是疲于用思维解决问题的惰性使然。
  社会上一些单位或某些政府部门出于智慧经验不足或“求主弃次”的考虑,选择这种简单原始的管理方式,也确实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但作为高等学府,本身就是传授知识、解疑答惑和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机构,无论高校领导还是老师、学生,对待任何问题矛盾都必须善于用更科学的态度去解决,无论如何不能走社会上习惯老路。中大“草坪禁入”引热议,实质上是解决问题矛盾的观念之争。中大“草坪禁入”的生硬规定和保安对草坪上课师生简单粗暴的驱赶,实际上是在完全沿用社会上类似简单的方式和手段,人们热议这种缺乏智慧含量却又出现在高等学府内的“草坪禁入”,实质上也是对大学教育理念僵化的一种忧虑和排斥,更希望能高校能通过对校园草坪更充满科学智慧的管理,来向师生和社会展示高校有别于其他且更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从高校对草坪的科学管理中感受知识和智慧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大在“草坪禁入”的规定中,把对草坪的片面保护与学校的“高雅有品位”等同起来,这更有些肤浅,以师生“禁入”作为管理手段,无论草坪如何绿茵如画都不能视为“高雅有品位”,反之更非如此,以充满智慧的管理,既能让师生在草坪上自由休闲娱乐和探讨知识,又能让草坪得到妥善维护,保持绿茵如画,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文明才是真正的“高雅有品位”,否者只能是徒具观赏性,草坪如此,高校何尝又不是如此呢。(朱永华)
  2. 一场彰显“中国态度”的主旨演讲
  作者:亥时热评-聂昱冰
  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习近平主席亲临大会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谈到:
  “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这段话,高度清晰准确地概括出了中国对于全球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期许与态度:“拥抱世界,惠及13亿中国人民,造福全人类,给全球人民一个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的网络家园。”
  时至今天,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让人类生活的疆域无限扩大,全球范围内的“互联”、“共享”、“融合”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而且,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这种改变还在不断加剧、深化,引领着全人类朝着未知的方向飞速发展。
  现在,大到一个国家的政治、金融、科技、安全等领域,小到一个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