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00字。

  确山二高  高一 年级  语文 学科共案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  王趁            使用人:
  【教学主题】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字词句知识的积累。    
  2、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学习文章“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于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他曾被封为荆国公,故世称为王荆公,谥号文。在文学上,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浮靡的文风,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
  二、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全文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1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层(第2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3、4段)写游山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3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