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16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2016年1月号第9辑
整理 fcs2002
1. 托市粮借“壳”上市的漏洞如何补?
2. “物业管理与征信挂钩”需秉持对等原则
3. “最贵车牌”缘何难挡私家车轮滚滚
4. 惊闻“全班都在玩”的山寨“彩票”
5. “只招处女座”是就业歧视的变异
6. 国产马桶盖,何来“果然不行”之说?
7. “患儿用过期药”呼吁医院管理升级
8. 解除同居关系已成办证不易的荒唐注解
9. “强制妈妈做人流”背后的鸵鸟心态
10. 多些官员履新的“履险之警”
11. 电动车补贴是市场最大的刚需?
12. 3人干活30人闲看,如何避免“磨洋工”
13. “G20香”被砸臭鸡蛋冤不冤?
14. 身份证照拍32次,满满的服务意识
15. 邀亲人反向团聚是一种豁达的选择
1. 托市粮借“壳”上市的漏洞如何补?
作者:张立
原本是国家托市粮的委托“保管员”,利益诱惑之下竟然成了监守自盗的“硕鼠”——记者日前在河南光山县调研采访获悉,当地一家粮油公司在收购、储存国家托市粮期间,用稻壳冒充小麦,以此“乾坤挪移”手法盗卖库存粮食。调查人员顺藤摸瓜发现,此前该公司已用伪造票据多次骗取国家购粮款和仓储保管费,涉案金额超千万元。(1月18日《经济参考报》)
本来是通过国家粮库收储足额的粮食,以备市场和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但在河南光山县粮库系统,却上演了用稻壳冒充小麦进行贮存,以此套取国家粮食补助款的肮脏勾当。这其中,不仅折射出粮库负责人、一线作业者利欲薰心的难以扼制,更暴露出国家托市粮上下游制度的不完善,监管的软弱和滞后,在国家粮食连续13年丰收的情况下,这些托市粮被借“壳”上市,试问,粮食安全的真正系数到底是多少,那些被借“壳”的小麦又去了哪里?又有哪些“蛀虫”该需要肃清了?
这起借“壳”上市,经相关方面调查,其不法行为已经存在6年之久,其间只有一年未进行借“壳”上市,所盗卖粮食,所骗取国家粮食补贴数量之大可以想像。虽然相关责任人已伏法,但所造成的损失和所形成的教训,足够应从问题根本上进行改进。
国家托市粮,本来是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粮食产业的稳定扩大,根本上是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但在现实当中,这种国家战略虽然宏大,却难以逃离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密且失于软弱的现实顽症,这就给一些不法人员,从此中饱私囊的不法勾当,稻壳变身小麦,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国家粮库,可以想像,如果这样的行为一直进行下去被蒙在鼓里,一旦国家有所紧急需要,会出现多么大的被动和危险。
粮库系统,向来不鲜于那些花样繁多的贪腐行为。2015年,央视曝光辽宁吉林等地,粮库与粮商勾结,用陈旧粮代替新粮以套取国家补贴。有的地方还通过在储粮设备上弄虚作假等方式,套取国家粮食补贴。制度不严,监管软弱,利欲薰心,势必将滋生蛀虫。多地粮食系统被多次曝光,为何依然出现借“壳”上市的严重问题,就不用奇怪了。
借“壳”上市的目的,无非是一些粮库工作人员,粮商们以节省出来的粮食,先套取国家的粮食补贴,然而,再把被省下来的麦子等,以市场价或者囤积一段时间后,以市场高价注入市场,所以,这样的目的应该是打击的重点,那些粮商也应该是关注和治理的重点。
当然,他们是市场扭曲行为的一部分。如果想消除借“壳”上市的不法行为,规范粮食市场和国家托市粮行业,还是要从自身找问题。这一方面,既要抓制度,使托市粮制度无懈可击,杜绝一些人成为粮库“蛀虫”的可能;另一方面,还要在惩处上狠下手,在追责上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具有可追溯性。不管是其已经退休,还是转任他职,都应该对其监守自盗的借“壳”上市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和社会稳定,不只是一个行业的健康与否。加快完善国家托市粮制度,改变“小马拉大车”的被动局面,推进公开透明严格的监管,虽是各方共识,但要落实到具体到每一个粮库,每一个时间段,恐怕还需要再下把力。粮食再丰收,也禁不住粮库内的“蛀虫”们借“壳”上市的野心。这一点,监管者和所有者,真的需要费尽思量才行。(张立)
2. “物业管理与征信挂钩”需秉持对等原则
作者:薛家明
南京30年的立法史上,终于出现了第一部由人代会审议的民生类法规。1月17日,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听取了关于《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说明。草案对物业服务企业、物业项目负责人、业主三方征信作出规定,如业主欠缴物业费被判败诉但拒不执行的,将被录入征信;物业企业的日常表现将与征信挂钩,直接影响到今后物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1月18日 《现代快报》)
理论上,业主与物业公司应该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