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60字。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李达梅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知识目标)
  2.感受鉴赏:理清课文内容层次,品味文中精短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能力目标)
  3.思考领悟: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将难点放在体悟作者的心路历程,达到对生死这一问题的积极感悟上。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和诗意的氤氲之中。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又是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品读《兰亭集序》,去触摸他那一段不寻常的心路历程吧!
  二、整体感知
  (一)走进作者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世家大族,性情耿直,严守节操。他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古人评价:“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的作家之一。其文笔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两晋时期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现状,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更盛,玄言文学泛滥一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抒写了一篇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