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80字。

  学习目标
  1.分析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准确反映作者的思想境界。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3.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4.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
  诗歌方面:现存诗27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赠刘景文》等。
  词方面: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词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苏轼注重提挈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二、背景资料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对王安石实施的某些新法持不同意见,新党李定等人从他的诗中摘引了一些讽刺新法的句子,指控他诽谤朝廷,苏轼因而被捕。1079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这里,他经常来赤鼻矶,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三、文体知识
  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是风靡两汉文坛的文学样式。“赋”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文赋是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影响出现的散文化赋体,代表作是杜牧的《阿房宫赋》。古文运动成功后,文赋继续发展,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方法练习
  一、字音识记
  扣舷(xián)   扁舟(piān)   斗牛(dǒu)       横槊(shuò)
  蜉蝣(fú yóu)    渔樵(qiáo)      袅袅(niǎo)      麋鹿(mí)
  愀然(qiǎo)      舳舻(zhú lú)    窕(yǎo 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酾酒(shī)
  二、通假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乘)
  ⑵ 山川相缪                              (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
  ⑷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人饮酒)
  三、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