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3550字。
必修五综合检测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时代的奢华
谢冕
旗袍原系旗人装束,几经沿革,一脉至今。民国时期的旗袍,其大体形制沿袭了前朝,却也融进了新进的时代意识,它是时代精进的形象见证。由于旗袍的发展概括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所以,它不仅是服饰,不仅是审美,更是文化。也许还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民族精神。都说中华旧邦生性守旧,其实不然。单以旗袍为例,当西方女界尚在推行束胸时代,我们不仅毅然抛弃裹足陋习,更把旧式服装改造为领先潮流的时尚。
旗袍款式的演进,充分说明中国人审美观念的趋时与前倾姿态。传统的宽袍大袖,腰间束以很宽的腰带,原是为了适应游牧的草原生活,几经改进,顿时变成如今窄幅紧身、收腰、开衩的时尚装束,这是一个姿态优雅的华丽转身。它充分展露女性的魅力,颈部、胸部、腰部、臀部,凡是足以显示女性体态之美的部分,它都没有放过。旗袍相当重视女性的这种身体资源,它全面而无保留地掌握了女性凹凸有致的体形,推进并充分地展现这种美感。
在初民那里,衣着原是为了蔽体,有着十分明确的实用目的——避寒冻、挡风雨、防伤害。后来文明程度高了,发展为维护尊严和仪态。再后来,人类懂得通过服饰来展示和享受美感,最重要的当然是欣赏女性美。当然,展示女性的身体可以以裸体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类似“比基尼”的方式,但这些,不免总有点“一览无余”的缺憾。
旗袍作为一种服饰,它的好处是欲显故藏,是半遮半露,是开合有致。中国旗袍装扮了中国女性,旗袍让中国女性更美丽也更自信了。这简直就是一支神笔,华贵而不事张扬,简约而含蕴丰富,它适中、含蓄而又充盈着情趣与风韵,精致地勾勒着中国女性的美丽身段,绝不轻易放过任何可以展现女性之美的细节。
经过改造的现代旗袍在中国,流行于20世纪最初的年代,成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十年代是旗袍的鼎盛时期。当时,在上海、在香港、在北平,在更多的城镇,旗袍造就了一派风华绝代的华丽。以是之故,1929年南京政府曾在《服饰条例》中规定了女子礼服的式样,袄裙和旗袍并列其中。当年对这一服饰的规定是:齐领、前襟右掩、长度至膝及踝之中点,袖长过肘及手脉之中点。可惜的是,五十年代以后,旗袍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服饰,逐渐被列宁装、“布拉吉”,甚至军装取代。自那以后,数十年间,中国女性的魅力身影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之中,女性服饰的男性化逐渐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
时代的开放召唤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回归,女人们重新穿起了她们钟爱的旗袍,在与人交往中变得更加从容与自信。
(摘自《文汇报》)
1.下列关于旗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旗袍原来是旗人的装束,是为了适应游牧的草原生活而设计的,后来传承发展至今,成为领先潮流的时尚。
B.民国时期的旗袍虽大体形制沿袭了前朝,却造就了民国时代一派风华绝代的华丽,并成为女子礼服的式样之一。
C.由于旗袍的发展概括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所以它不仅是服饰,还是审美、文化、民族精神,更是时代精进的形象见证。
D.当西方妇女界还处在推行束胸的时代时,我们就毅然抛弃裹足的陋习,并对旗袍的款式进行了改进,说明中国人并不是生性守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几经改造后的旗袍,凡是足以显示女性体态之美的部分,它都没有放过,成为一个姿态优雅的华丽转身。
B.中国人一开始即掌握了女性凹凸有致的体形特点,为充分展露女性的魅力,将旗袍设置为窄幅紧身、收腰、开衩。
C.尽管比基尼、裸体等方式也可以展示女性的美丽,但和旗袍比较,抛弃了外在装饰的这些方式总有点“一览无余”的缺憾。
D.旗袍具有欲显故藏、半遮半露、开合有致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给人以美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产力低下时,人类穿衣只为避寒冻、挡风雨、防伤害,当文明程度高了之后,人类便懂得通过服饰来展示和享受美感。
B.中国旗袍华贵而不事张扬,简约而含蕴丰富,能够精致地勾勒出中国女性的美丽身段,让中国女性更美丽也更自信。
C.1929年南京政府曾在《服饰条例》中规定旗袍为女子礼服之一,并对这一服饰的领、袖、前襟、长度等做了具体的要求。
D.虽然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回归,旗袍也成为女子们钟爱的服饰,然而女性服饰的男性化也逐渐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耶律曷鲁,字控温,迭剌部人。父偶思,遥辇时为本部夷离堇{1},曷鲁其长子也。
性质厚。在髫鬌,与太祖游,从父释鲁奇之曰:“兴我家者,必二儿也。”太祖既长,相与易裘马为好,然曷鲁事太祖弭谨。会滑哥弑其父释鲁太祖顾曷鲁曰滑哥弑父料我必不能容将反噬我是贼吾不忘也自是,曷鲁常佩刀从太祖,以备不虞。
及太祖为迭剌部夷离堇,讨奚部,攻莫能下,命曷鲁持一笴往谕之。既入,为所执。乃说奚曰:“契丹与奚言语相通,实一国也。我夷离堇于奚岂有■轹{2}之心哉?汉人杀我祖奚首,夷离堇怨次骨,日夜思报汉人。顾力单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