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讲义):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docx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二文言断句.docx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二文言断句.pptx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三理解并翻译句子.docx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三理解并翻译句子.pptx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四分析综合.docx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四分析综合.pptx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x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训练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类题精练
(一)基础题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相同意思的一组是( )
A.①单于使卫律召武(苏武)受辞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我从去年辞帝京④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彼且奚适也
C.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低眉信手续续弹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④信可乐也
D.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控蛮荆而引瓯越③引赵使者蔺相如④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答案 C
解析 C项①使者,指媒人。②随意,随便。③④的确,实在。A项①口供,引申为“审讯”。②辞谢。③辞别,离开。④应酬的言辞。B项①出嫁。②适合、依照。③享用,享受。④到。D项①后退。②连接。③延请。④自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C.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
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答案 D
解析 ①负:辜负,对不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答案 D
解析 A项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B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C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重在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主要指旁系亲属。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伐罪吊人:慰问
(2)细大不捐:舍弃
(3)洒扫庭除:台阶
(4)聚讼纷纷:争论
(5)何患无辞:担忧
(6)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7)克日成功:约定或限定
(8)无所适从:到,去,归向
(9)信手拈来:随意
(10)童山秃岭:秃的,没有草木的
(11)登峰造极:到达
(12)无稽之谈:查考,考核
(13)日薄西山:迫近
(14)尸位素餐:不做事情,空占职位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曲中规
B.素善留侯张良
C.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答案 A
解析 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B项与……友善。C项远离。D项整饰。
6.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并说明推断方法。
(1)冀得一归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者飘转沉塘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须其力疲,乃可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穷振乏,家无余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洪武十五年,太祖召见(方孝孺),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公茂(指传主公孙景茂)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北史•循吏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拜见。字形推断 (2)深。组词推断,深沉 (3)不周道,疏漏。对称推断 (4)等到。联想推断,毛泽东词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5)通“赈”,赈济。通假推断兼对称推断 (6)使……老成。语境推断,语法推断 (7)通“债”
……
考点训练二 文言断句
一、类题精练
(一)高考题
1.(2015•广东)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选自《明史•卢象昇传》)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答案 A
解析 文中的虚词“矣”后面要断开,据此可排除C、D两项。“要之”是“总而言之”的意思,据文意,“人实为之要之”不通,排除B项。
参考译文
赞曰:危亡混乱的时代,并不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重用他们。任用了,有时又从左右牵制他们而把他们赶到必死的境地。像这样的情况,确实是人为的,但总的说来也是天意啊。
2.(2015•重庆)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这段短文,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虚词“乃”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D项。“责”是“要求,索要”的意思,“信”是“相信”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所以不会同在一个分句里,从而排除A项。“去”是“离开”的意思,“不顾”是“不回
……
考点训练三 理解并翻译句子
一、类题精练
(一)基础题
1.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把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判断句,者……也 ②被动句,为……所 ③省略句,省略“于” ④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于 ⑤状语后置句,以 ⑥状语后置句,于 ⑦宾语前置句,唯……是 ⑧状语后置句,于 ⑨定语后置句,之……者 ⑩被动句,被、见 ⑪被动句,为 ⑫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何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
(客)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犬马)旦暮罄于(人)前,不可类之,故难(画)。”
(2)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有为齐王画者。
句式:定语后置句
译文: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
②夫犬马人所知也。
句式:判断句
译文: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
③不罄于前。
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句
译文:(鬼魅)不在(人们)面前出现。
(二)高考题
3.(2015•北京)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