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训练+考题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训练一概括分析传主事迹、特点题.pptx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训练二分析传主成就(新闻事件)原因题.pptx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训练三分析传记(新闻)文本特色题.pptx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训练四探究传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题.pptx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题训练二分析传主成就(新闻事件)原因题.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题训练三分析传记(新闻)文本特色题.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题训练四探究传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题.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题训练一概括分析传主事迹、特点题.docx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题训练一 概括分析传主事迹、特点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天人交战的“盗火者”
  王 龙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成为彻底改变严复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来述而不作的严复,终于决定要化笔为剑,用文章来呐喊冲锋了!
  新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发表了第一篇重磅文章《论世变之亟》。他清醒地看到:“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压抑多年澎湃已久的爱国激情,终于化作急迫的救亡使命感,他一口气写下了《救亡决论》《原强》《辟韩》等为人传诵一时的名篇。这些充满激情的政论文章,抨击时弊,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是一次对中国专制政体从治统到道统、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清算,其宗旨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尊民叛君,尊今叛古”。主要内容则可归纳为四句话:帝王窃天下,儒术卫王权,八股笼士心,治术坏民智。严复的这些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
  戊戌维新失败后,严复躲进小楼,立誓“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对中华文化不曾一日消解的深层焦虑感,成为他不竭的精神动力。十年中,这位孤独的圣徒扛着救赎的十字架,独自一人匍匐在精神孤旅之上。1906年,在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当他译到专制政体“彼将使之为奴才也,必先使之终为愚民也”一语,不禁心生悲愤,涕泪长流。中国千年的专制之痛,竟让一位遥远的西方人总结得如此精确。
  拯救吾国,必先拯救吾民。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了他只选择那些有助于改造国民性格的西方书籍介绍给中国人。深受严译影响的鲁迅,后来也深为理解严复这种忧虑的心境,他感叹道:“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在严复是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到了鲁迅笔下则是痛极无声的那个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中国的启蒙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涓滴成河。
  1905年春,围绕改造中国的途径,严复与孙中山有一次正面的思想交锋。严复对革命党领袖再次重申,在时机尚未成熟时革命,“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孙中山直言不讳:“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孙中山对书斋中的严复显然不无揶揄之意。但这场对话显然也暴露了严复思想深处的矛盾: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
  1910年,他以“硕学通儒”的资格进入实施“新政”的清政府新设立的资政院,又获“文科进士”赏赐。有人质问严复,为何还不与清廷划清界限?他说:“今日政府未必如桀,革党未必如汤,吾何能遽去哉!”这句话背后充满忠臣孝子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与侥幸。1911年武昌起义前六天,严复还为清朝写了第一首国歌。起义爆发当晚,严复在日记中痛惜地写下“武昌失守”四字。
  1920年代,“革命”已取代“进化”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强势话语。坚持改良的严复自然被淹没在革命的洪流之中。在新潮人物的眼中,晚年严复已成为一个无法与同时代新人进行对话沟通的思想老人,充满精神的孤独。
  1921年严复去世。临终前,他的遗嘱第一条便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生前自题墓碑:“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一个终生反对专制政体的启蒙思想家,却自甘把一个消失的王朝作为精神归宿,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摘编自《随笔》2014年第2期)
  相关链接 
  ①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1897年发表译作《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191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重忧虑,曾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
  ②1879年,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此后仕途不顺。1885年起,为博取举人的头衔,严复接连八九年参加了四次乡试都铩羽而归。苦闷到极点时,他甚至悔恨自己“一肚子洋墨水全是多余”。其间,他染上了鸦片烟瘾。(摘编自国学网)
  1.严复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维新运动时期,严复著书立说,抨击时弊,提倡
  ……
  考题训练三 分析传记(新闻)文本特色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回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
  何兆武
  “五四”运动时,傅斯年先生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就表现出了他那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领导、组织才能。当时他所主编的《新潮》杂志,蔚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它正式揭开了我国由传统大踏步而又不可逆转地进入近代化在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序幕,其历史意义恰相当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傅斯年的名字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五四”运动中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
  “五四”以后,傅斯年先生去德国留学,受到当时德国历史学派的影响,以史料翔实、考订精赅为其特色。回国后,傅斯年先生在北大任教,提出了历史学即史料学的口号,这条路线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难。不过,傅先生的本意似乎并非就是历史学止步于史料,而是主张历史学应该由史料出发,也就是说,没有材料就谈不到历史研究。这和他的老师和终生挚友胡适先生的“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一脉相通的。他一系列的主要名文如《性命古训辨证》《夷夏东西说》等,奠定了他在史学界的声誉和地位。中央研究院成立后,即由傅先生出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历史学与语言学合在一起,亦足以见傅先生学术路线与德国学派的渊源。
  傅先生是第一个认真地把心理分析引入到史学研究的人。历史归根结底乃是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归根结底乃是通过心理的这一环节。一般的历史学家们看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社会分析的层次上,而绝少论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心灵深处,所以往往是未达一间而功亏一篑。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写到反叛的时候,往往会提到反叛者最后是由于“内不自安”而终于谋反。反叛是有野心的一面,但也有其内心受迫而扭曲的一面。这就更深一层地触及到了当事者的内心或灵魂深处,而比单纯地论述背景与客观形势要更深一步。
  抗日战争后期,国内矛盾已日益突出,国民参政会遂组织了一个延安访问团,团员似是六位参政员,有傅斯年和黄炎培在内。在延安,毛泽东与访问团成员逐一谈过话,他与傅先生在“五四”时期当属旧识,大概也称道了傅先生在“五四”时期的功绩,所以傅先生就自称:“我们当日不过是陈胜、吴广而已。”
  抗日战争结束后,北大校长蒋梦麟去重庆做官,校长由胡适继任。因胡适当时在美国,未能速返,在胡适回国以前,校长由傅先生代理。是年十二月一日西南联大学生因反对内战举行集会,遭到国民党当局镇压,打死四人,造成惨案,由此爆发了“一二•一”运动。傅先生遂由重庆来昆明处理学潮。他慰问学生,见到学生代表时说,你们就是我的子女,打死我的子女我不能答应。一时曾博得不少同学们的认同。但是傅先生当时的基本立足点却是无法认同学生的民主运动的,所以,不久他也和其他几位老师一样和大多数同学的主流拉开了距离。
  抗战期间政府迁到重庆后,傅先生以参政员的身份曾在会上猛烈地抨击孔、宋豪门,博得了“大炮”的声誉,为一时物望所归。胡适回国任校长后,傅先生回南京史语所,当时战局动荡,经济崩溃,傅斯年在题为“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的文章中尖锐指出:“今天的官僚资本当然推孔宋两家”“古人说‘化家为国’,现在是‘化国为家’”“他(宋子文)的作风是极其蛮横,把天下人分为二类,非奴才即敌人。”在如此猛烈的大炮轰鸣声中,蒋介石又一次请傅先生吃饭,傅斯年毫不客气地对蒋介石说:“宋与国人全体为敌,此为政治主要僵局之一。”接着又在《世纪评论》上发表题为“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的文章,各地报刊立即纷纷转载,轰动全国。在列举宋子文的各种胡作非为后,他说:“我真愤慨极了,一如当年我在参政会要与孔祥熙在法院见面一样,国家吃不消他(宋子文)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该走了,不走一切垮了。当然有人欢迎他或孔祥熙在位,以便政府快垮。‘我们是救火的人,不是乘火打劫的人’,我们要
  ……
  考题训练四 探究传主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1941年的一天,香港机场安检处,一名从美国回国的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这个拼死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27岁的年轻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世界上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的卢鹤绂。
  1941年11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学校本部,任理学院教授。每天,他背着孩子劈柴、做菜,地上鸡屎、牛粪满地。一日三餐忙完后,卢鹤绂在油灯下备课。在一座古庙里,他给大学四年级学生讲授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
  随着日军进犯的深入,卢鹤绂向西逃避战乱,流亡中相继被广西大学、浙江大学聘为教授,先后到了广西、贵州。1944年,他在前往贵州途中,途经一个叫元宝山的地方,当地土匪出没,烧杀抢掠,大家都不敢前行。卢鹤绂听说后,带上一个体育教授,上山找土匪头子,跟他说“现在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从国外回来抗战”,还把教授聘书给他看。土匪头子一看是这种情况,非常感动,不但不抢劫,当晚还请他吃饭、喝酒,第二天派人把卢鹤绂一行送下山,还给他们的每条船上发了一面杏黄色的小三角旗。这旗子是土匪间的“特别通行证”,可保卢鹤绂之后畅行无阻。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记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他于1942年写成、1944年在国内刊物《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认为是“中国科学家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55年,卢鹤绂被当时的高教部调到北大技术物理系,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546信箱”培训班任教。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在后来的“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卢鹤绂在“546信箱”培训班的学生。
  当时的北大,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学难度很大。为突破难点,卢鹤绂采用了深入浅出、不看讲稿的讲解方式,许多本来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经他一讲解,学员们理解得都特别深刻。
  1958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认为自己擅长的是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后经特批,他回到复旦讲坛。
  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从1970年至1985年,他留下大量科研笔记。1980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科研创新的步伐。1995年,81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关于这篇论文,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1997年病故,为世人留下8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44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甚至把京剧带到了物理课堂上。当年卢鹤绂讲中子物理的马鞍点时说:“记得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那个地方就是马鞍点。”说完竟唱了几句京剧。这样一唱,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大家也轻松了。
  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为他在校园里竖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上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57年卢鹤绂被任命为原子核物理教研室主任,参与了原子能系的筹建,并积极参加了创建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工作,担任该所副所长兼一室主任。
  (选自《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与诺奖擦肩而过》)
  ②卢鹤绂曾测定锂7和锂6的天然丰度比,这一数值被国际公认为准确值而长久采用。他在国际上首次公开发表论文诠释原子弹的机理,并提出了简单估算原子弹和原子反应堆之临界体积的独特方法。20世纪50年代,他提出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其弛豫压缩基本方程被誉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
  (选自《上海纪念“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100周年诞辰》)
  1.为什么复旦大学校长说卢鹤绂“是一个有故事、有情怀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热爱祖国。本可以有着更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的卢鹤绂学成后却从美国回到抗战中的中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环境虽然艰苦,但他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致力于自己的工作。
  ②无所畏惧。卢鹤绂在前往贵州途中,找土匪头子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大家安全到达贵州。
  ③认清自我。“546信箱”培训班的任务结束后,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但卢鹤绂认为自己擅长的是基础理论,就争取回到了复旦讲坛。
  ④讲课深入浅出。在“546信箱”培训班,卢鹤绂讲课深入浅出,把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讲解得非常明白;在讲中子物理的马鞍点时,他引用京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