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修臣
1、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诗歌的主题
2、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3、 了解诗歌中对面写法的技艺及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几年,我们中国人也流行过西方人的节日。当母亲节来临时,年轻的儿女们会送给母亲康乃馨;当情人节来临时,浪漫的男士会送给心上人玫瑰花。不知从何时起,花俨然成为了人们的浪漫信使。也许我们会觉得这种表达方式是一种舶来品,是洋为中用的一种时尚,但其实我们学了中国古代诗歌之后会发现,我们的前辈,聪明的中国人早就领先于西方文明,为各种花卉植入了不同的花语。
如:菊花代表恬然自处,傲然不屈
(唐)元稹(zhěn)把对菊花的喜爱表达到了极致: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是轻柔多情,离愁别绪的载体
李商隐:【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更是美丽高洁、愁怨易逝的化身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栀子花又名“同心花”,花语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来认识芙蓉,解读芙蓉的花语。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问题:
1、谁在“涉江采芙蓉”,为何采芙蓉?
2、谁在“还顾望旧乡”?
(三)、探究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采芙蓉者为女子
问:从哪里看得出来,采芙蓉者为女子?她为何要采芙蓉?
明确:“所思在远道”,男子在外。女子采芙蓉是为了送给远在异乡的心上人。
问:兰泽如此多的芳草,为何要送芙蓉?
依据:(1)“芙蓉”与“夫容”谐音,“莲”与“怜”谐音,怜子”即爱慕心上人,
“藕”与“偶”谐音“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读曲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