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通用教)二轮专题专题能力提升练(21份打包)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一 2.1.1.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八 2.2.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二 2.1.1.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二十 2.6.4&2.6.5.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二十一 2.6.42.6.5.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九 2.2.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六 2.1.5.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七 2.1.6.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三 2.1.2.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 2.3.5.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八 2.5.3.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二 2.4.4.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九 2.5 新闻阅读.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六 2.4.4.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七 2.4.4.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三 2.4.4.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四 2.4.4.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五 2.4.4.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十一 2.3.5.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四 2.1.3.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 五 2.1.4.doc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一
成 语
分值:21分 建议用时:15分钟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当今社会,__________,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__________:“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__________,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
B.鱼龙混杂 侃侃而谈 扬汤止沸
C.鱼目混珠 振振有词 扬汤止沸
D.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
【解析】选A。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如何让新守则真正照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乃__________。
②这些__________的事情还没有得到解决,你让我怎么能够安心睡觉呢?
③他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希望来场台风,而台风带来的降水能解决漂流缺水的__________。
A.迫在眉睫 当务之急 燃眉之急
B.当务之急 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C.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当务之急
D.当务之急 迫在眉睫 燃眉之急
【解析】选D。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当务之急:当前急切要办的事;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我家的花虽多,但与公园里的花相比,不过是__________,不值一提。
②参加2015年9月3日阅兵的将军领队高伟说:“与阅兵的荣誉相比,训练这个苦完全是________的。”
③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__________,但如果缺少了它们,同样会影响健康。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三
连 贯
分值:48分 建议用时:45分钟
题组一 选择类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君子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确意见不排斥他人的正确意见,能以公认为正确的意见为标准,同时吸取他人意见中符合标准的正确意见。顺就是通达不违碍,入耳即入心。君子不固持自己的异议,能采纳他人的意见,那么无论什么话听来就不违于心、不逆于耳,________,不斤斤萦怀于心,如此就能顺利通达,入耳入心。
A.能不予计较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
B.能分辨出他人的意见中不正确的看法而不予计较
C.能从他人不正确的意见中分辨出看法而不予计较
D.能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而不予计较
【解析】选D。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横线处的意思:(1)理解他人意见中的不正确的看法;(2)不计较他人的这种不正确看法。文中的上句是“不固持自己的异议,能采纳他人的意见,那么无论什么话听来就不违于心、不逆于耳”对应的是“能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文中的下句“不斤斤萦怀于心,如此就能顺利通达,入耳入心”对应的是“不予计较”。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应该选D。
2.(2015•赤峰一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等。按照这个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此类推,__________,“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能力提升练 五
压缩语段、仿用句式
分值:68分 建议用时:90分钟
题组一 压缩语段
1.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出基层调研的5个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5分)
调查是研究的基础,选取范围是调查的第一步。只有具备广泛的覆盖面和典型性,调查才能行之有效。基层调查在确定范围时,常常面临信息筛选的困境。人们总是偏向于记住与自己观点相似的内容,结果导致汇报层级越多,信息被筛选加工的越多。这有时来自主观原因,如被调研单位刻意迎合上级领导思路以取得认可;有时来自客观原因,如被调查对象知识水平、认知水平、观察能力差异,使得反馈情况不全面。因此,调查对象选取应偏重于一线人员,尽量取得一线信息。同时,调查者本身也容易出现信息筛选行为。如果预设观点或结论,调查就会由发现问题变成印证问题的过程。因此,调研者尤须抛下预设和偏见,尽可能完整地保留记录调查信息,以供决策参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广泛性、典型性、全面性、真实性、完整性(每点1分)
2.(2015•西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下定义。(5分)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专门机构对此进行研究,结论在十年后才出来:人质之所以表现出如此怪诞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患上了一种心理疾病。从此,人们把这种心理疾病命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研究表明,产生这种心理疾病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缺一不可:(1)受害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2)受害人处于完全的绝望之中;(3)受害人所获得的信息只能是施暴者愿意让他们知道的,施暴者不愿让他们知道的信息则被屏蔽;(4)施暴者偶施小恩小惠于受害人。研究还表明,只有少数人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具有天然免疫力。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人质生命受到威胁,处于绝望之中,(1分)无法获得外界信息,(1分)同时被劫持者施与小恩小惠,(1分)从而产生同情劫持者和反对解救者的情感的(1分)心理疾病。(1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写出互联网公益日活动的特点。(6分)
中国迎来首个互联网公益日。腾讯公益近日宣布,将联合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能力提升练 八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分值:18分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2015•唐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反刍思维也有好处
李 旭
在精神科的门诊中,常有一些患者因为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等前来咨询。尽管抑郁症在临床上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深究一下人们是如何“患上”抑郁症的,我们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心理学中,“反刍思维”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精神智慧,但也是人们患上抑郁症的根源。“反刍思维”一词源于我们日常会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即一些动物会把吞咽下去的食物返回到嘴里慢慢咀嚼,然后再缓缓咽下,这种反复咀嚼、不断消化和吸收的现象被称为反刍。反刍思维则是指个体经历考试失败、工作压力大等负性生活事件时或者事情发生后所产生的自发性的重复思考的倾向。进行反刍思维的人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地想某一件事情,试图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断地思考问题的来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权衡这些方法直接的利弊,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失控,思考者就会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可自拔,发展成临床上的抑郁症。
通常情况下,反刍思维会加重或延长负性情绪或抑郁症状,特别是当人们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上,使自己孤立起来,不断沉溺于对所烦恼的问题的思索。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也发现了反刍思维的另外一面:尽管这种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发展到极端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是在适度范围内却能够给我们的认知功能带来益处。也许,反刍思维可以帮助患者去洞察这种思维方式在生存中的意义,并且借助这种思维方式的正面力量走出困境。
2012年发表在《老化、神经心理学和认知》杂志的一篇研究就表明,在完成指向未来的时间记忆任务时,如告知实验参与者在第4分钟的时候停下手头的任务,来做另外一件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