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20字,只有第二课时内容。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人:濉溪中学 赵丽丽
  教学构思:鲁迅的文章在现在的学生看来艰涩难懂,所以我想让此课上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了解鲁迅之所以为鲁迅的原因之一二。我把重读放在鲁迅杂文语言的简练讽刺幽默形象上。
  教学方法:我准备了比较阅读,准备了形象的漫画,去诠释其语言特色。
  一、 回顾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
  (多媒体显示)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拿来主义全文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揭露了送去主义的本质和危害,第二部分揭露送来的本质,第三部分明确拿来的态度及正确方法。
  本文的主旨是对中外文化遗产要先拿来,占有,挑选,对有用的东西要使用,对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要存放,对毫无用处的东西要毁灭。
  本文的论证方式很有特点,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立中有破,曲折多姿,极具雄辩色彩。
  二、 语言比较鉴赏
  三、 有人不服气了,说,我一向不喜欢鲁迅的语言风格,对此杂文也不例外,我若在此结构基础上也能写出针砭时弊的文章,于是他大笔一挥,洋洋洒洒,改写了拿来主义的1、3、8、9四个自然段。我们先来看看他所改的1、3自然段。
  (多媒体显示)
  我国闭关锁国失败后,就开始卖国媚外了。近来就送给巴黎一批古董,还送给欧洲各国几张古画和新画,听说最近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中国向外国讨好谄媚到了何种地步!
  我们哪有这么多东西送,人家比我们强大进步多了。试想想,送完了怎么办?我们的子孙怎么生活?我想他们只能做侵略者的奴隶。……
  请一生读此段,再请一生读课文段落。
  听读的同学思考:你认为在批判送去主义时那篇效果好?力度大?为什么?
  明确:鲁迅的文章效果好
  原因:讽刺性强  反语的大量使用
  分析:哪些语言讽刺性强?
  “知道”否?——明知故问,实为送给外国,讨好媚外
  真的为了“发扬国光”“催进象征主义”吗?——借用敌人言论揭示卖国本质,欺世惑众,言论只是幌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