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配乐高山流水古筝曲.mp3.mp3
《兰亭集序》13张ppt.ppt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doc
《兰亭集序》朗诵.mp3.mp3
《兰亭集序》专题阅读——逝去的记忆.doc
结束歌曲《关于现在 关于未p3 .mp3
姓名 杨平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兰亭集序》
一、教材分析
《兰亭集序》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三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 一篇著名的宴游诗序,单从文字看,篇幅不长,内容并不艰涩,全文由集会兰亭的盛况到抒感悲怀再到作序目的,由叙到议,一气呵成,浑然天成。但从思想方面 看,文中涉及东晋崇尚虚无的玄学之风、社会习俗及作者缘何抒 “人生”之痛“死生”之悲等问题并不简单,如何在理解文意基础上弄清这些问题,值得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去探究。但本文文风清淡,不尚辞藻而多情致,是一 篇可读性很强的美文。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鉴赏能力。因此,本文易深文浅教,在学生把握基本文言字词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以读入文,在深入的诵读中品情悟理,从而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生命追求中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实词“咸”“修”“次”“系”、虚词“之”“虽”“所”及定语后置句等文言知识。
2、通过研读,分析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探讨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使用的技术: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的音频、当堂输入电子板书程序。
(二)如何使用的技术:
1、诵读环节:教师范读第一段(配乐古筝曲高山流水)——学生范读二、三段(配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2、在设计第一个思考题“为什么王羲之会突然由乐转痛呢?”时采用当堂输入电子板书程序。
(三)预期效果:
1、配乐诵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得更加投入,有助于真正理解王羲之的情感,为后面体会他的人生感悟造势。
2、提高了课堂实效,避免盲目运用和机械照搬课件,突破了课件的限制,使学生与课堂真正活起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