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教案约1640字。
姓名 鞠志坚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想北平
一、教材分析
《想北平》,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的身世之根,是人精神固守的家园,是赤子心中永恒的太阳,是旅人永远渴望的港湾,是人生的出发点,也是人生最终的归宿。本文就是通过对北平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属于自己的北平,表现了他对故乡的喜爱、眷恋、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娴雅而热烈的情怀。
二、学生分析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家,时间一长难免会有想家的念头。《想北平》一课更好地契合了学生想家的心理,在情感上更有通融点,因此,学生学习本文更易理解作者朴实真切的乡土情思,难点是理解本文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握文中重点字词,了解老舍及其作品。
能力目标:①了解本文采用的对比衬托手法,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情。
②品味老舍直白平实而生动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朴实真切的乡土情思,培养自己的故土情结。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PPT、视频、互联网、网络图片等技术。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积累整理字词,概括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思路,揣摩体会文本中表达的情感。
技术手段:文档文本、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技术手段:互联网、文本批注。
阶段二:课堂学习
整体感知,检验学习效果
利用PPT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重点学习“想”与“写”的不同;作者对北平的“想”是如何体现的,运用了那些手法;作者眼中的北平有何特点;尤其注意研讨作者选取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来表达情感的写法。
技术手段:PPT、网络图片、视频
阶段三: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每个人都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有一种魂牵梦萦的情感,这种思乡之情是人类共有的普遍情感。请你结合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故乡的真情实感。
技术手段: PPT、互联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