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20个字。

  吴起县二中八年级语文“先学后研•学案引领”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参与备课 审核 课时 授课人 班级 教学时间 学生 总课时
  8.短文两篇 赵江王婷王冬莉 2
  学习目标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3.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 学习作者追求光和热的战斗情怀,学习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重点难点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3.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习方法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作为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新生》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还魂草》等散文集。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巴金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原载散文随笔集《龙•虎•狗》中,写于1940—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明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3.文学常识
  什么是关键词语,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所谓关键词语,是指那些能够点明或暗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休现作者写作目的的字、词、句。比如:点明或暗示中心的词语,暗示文审线索的词语等。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关键词语要引起重视,细加揣摩。因为理解了它们,对于我们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大有好处。理解关键词语,决不能脱离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日”“飞蛾”“夸父”“月”“姮娥”,它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木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解,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