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深入解读陶渊明”写作评价量规.doc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
辩论赛评价量规.doc
陶渊明图片.jpg
陶渊明相关信息简介17张ppt.ppt
陶渊明写作指导8张ppt.ppt
音乐:归去p3
阅读文章.doc
资料搜集及ppt制作评价量规.doc
姓名 徐宝娣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归去来兮辞》(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文源自鲁人版第一册第三单元,这篇文章是作者要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可以看成是陶潜思想追求的总纲。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具有超时代意义。其为守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今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学习本文,不仅在于积累文言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陶潜的人生追求,有助于学生积淀一定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正确面对挫折和苦难。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桃花源记》等作品,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比较熟悉,但学生对陶潜的认识比较表面化和模式化,他们却不了解作者的最终人生理想,不知道陶潜归隐后的真实生活状态,不理解作者做出归隐选择时的内心挣扎,不明白陶潜式的选择为何被后世诸多文人所效仿,不能对陶潜其人其事作出正确的评价。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梳理文本内容、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之上带领学生对“陶潜的人生选择”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力图引导学生探寻文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依托学生自初中以来学习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作品进行拓展。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探究他的人生理想及最终选择。
三、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分析时代对作者经历及创作的影响。
2.了解作者的人生理想,能够辩证的看待作者的人生选择。
3. 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人物,深度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课前:要求络搜集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以及诗文方面的成就的资料,并制作成ppt。制作量规,有助于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课中:导入环节借助古曲《归去来兮辞》和陶渊明图片,为学生回顾文本做了铺垫,也为学生的继续研读创设空间,激发了兴趣。
讲授环节将搜集到的知识制作成PPT,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积累交流;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交流互动,让观点和论据更直观可感;通过投放写作方法指导的ppt,具体介绍相关方法,引导学生潜心写作。
课后:利用班级QQ及量规,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丰富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提高写作水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