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00字。
始得西山宴游记
山西省平遥中学 赵志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特殊含义,能翻译出特殊句式的意思。
3.用内容来解释题目中的“始得”和“宴”的含义,并分析其意味。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提纲挈领式地通过关键语句梳理整篇文章的内容。
2.分析“始得”和“宴”的含义和意味。
教学方法:
1.朗读。在分析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朗读相关内容。
2.点拨。在理解文章的内容过程中适时作出点拨。
3.研习。对个别字词句重点研读,揣摩其中的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先看一组图片。你们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吗?这是今年国庆节各地的游览拥挤图。这就是当下国人浏览各地景观的一个侧面和缩影。我没参加过这样的活动,但我体验过拥挤的火车厢。我不知道他们这些游览的具体感受是什么,也许境界很高深。但我想另外一种游览境界可能更让我们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柳宗元的游览世界。
一、疏通文意
1.文中有一句话:“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我们作个分析。从文章结构来讲,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里面有没有特殊的句式?异态的山水指什么?州是哪里?怎么就认为“我有”了?西山怪特在哪里?你认为西山的特点是什么?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全文的两段内容,其他同学准备回答。
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过渡句;“山水有异态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皆我有也”是一个被动句。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分析内容
1.剖析题目
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游记,记述了柳宗元自己游览山水的经历和感受。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那根据文章内容,题目最为简练的表述是什么?
“游记”?不够明确。“西山游记”?“西山记”?可以考虑用这个名字,不过作者在最后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他说从此之后我才知道了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格外看重这次的游览,在这里有游览的收获,所以必须使用“游”。那么能不能叫“西山游”呢?可以叫。但作者在文末说“故为之文以志”,专门表达了他“记”的意思,而且认为这一次的记载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他从此领悟到了真正的游览。另外,不用“记”,也不符合古人的习惯。因为根据我们学过的游记的题目可知道都有这个字的。再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等。而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也都有这个字的。《钴鉧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