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30字。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与丈夫赵明诚被迫分别之后所写的,上阕写景,“玉簟秋”,雁声、月光,充分写出秋夜孤寂之感。下阕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深思念。情景交融,为我们勾画了一副秋夜怀人之图。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虽然高一学生正处于诗一样的年龄,对诗歌充满向往,对诗歌鉴赏已有一定的常识与生活积累,但经典诗歌学习不多,鉴赏术语的积累还很单薄,面对诗歌的抽象语言符号不知从何下手;与此同时,学生的审美观正在逐步形成,有一定的审美冲动,因此,必须从审美兴趣的培养、鉴赏术语的积累、鉴赏方法的传授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上加以积极的引导,授之以“渔”。
  三、设计思想
  在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和真挚纯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并作为最集中精练的文学样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诗歌鉴赏也成了高考大家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众所周知,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可以说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领悟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传授给学生意象鉴赏的方法也就可以让学生拿着钥匙去打开诗歌殿堂之门,这是语文老师共同的心愿。教师只有授之以“渔”,教以方法,才能让学习主体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鉴赏能力,积极应对高考试卷中变换莫测的试题。而艺术还原法是诗歌意象鉴赏的一种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因此,本课试图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和意境鉴赏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艺术还原法,切实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把握李清照词中情感 。
  2、以情写文,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3)
  请大家听一首歌(《月满西楼》),这首词是根据李清照的《一剪梅》改编而来的,请注意倾听里面的歌词。
  (二)知人论世(5)
  对于李清照,我们都已经不陌生,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于李清照了解有多少?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
  明确:(1)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婉约词的风格特点:(补充回忆)
  语言清丽、含蓄
  感情婉转、缠绵
  题材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